雷速体育-NBA训练师谈杨瀚森培养方向,拒绝传统大个子定位 打造无位置球员新标杆
在篮球运动飞速发展的今天,传统的位置界限正逐渐被打破,一位长期与NBA球队合作的资深训练师在接受采访时,对中国新星杨瀚森的培养方向提出了全新见解:“我雷速体育们不会把杨瀚森练成单纯的大个子,而是要让他成为无位置球员(positionless player)。”这一表态迅速引发篮球界的广泛讨论。
传统大个子的局限性
过去,身高超过2米10的球员往往被固定在中锋或大前锋的位置上,承担护框、篮板和低位单打的任务,现代篮球更强调空间、速度和全能性,像约基奇、恩比德这样的顶级内线,早已超越传统角色,成为球队的进攻发起点甚至外线威胁,训练师指出:“如果仅将杨瀚森定义为传统五号位,反而会限制他的潜力。”
杨瀚森身高2米16,臂展出色,但移动能力和协调性远超同龄大个子,青年联赛中,他多次展现出不俗的持球推进和传球视野,甚至能命中中远距离投篮,这些特质让训练团队看到了更广阔的可能性。“他的技术底子适合现代篮球,我们需要做的是强化优势,而非将他塞进旧时代的模板。”
无位置球员:篮球的未来趋势
“无位置篮球”并非新概念,从勇士队的“死亡五小”到掘金队的约基奇体系,模糊位置分工已成为强队的标配,训练师解释道:“无位置球员需要具备多重技能——能防守多个位置、能持球组织、能拉开空间,同时保持内线的威慑力。”
杨瀚森的培养计划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:
- 外线技术精细化:提升三分投射稳定性,开发面框突破能力,避免过度依赖背身单打。
- 防守灵活性:通过脚步训练和反应速度练习,使其既能换防小个子,又能保护篮下。
- 战术意识升级:学习阅读复杂防守,扮演高位策应者或快攻发起者的角色。
“我们参考了阿德托昆博和文班亚马的成长路径,”训练师提到,“他们的成功证明,身高不再是位置的枷锁,而是多维威胁的基础。”
挑战与质疑
尽管前景光明,杨瀚森的转型仍面临挑战,部分球迷担忧,过早追求全能化可能导致“样样通、样样松”,对此,训练团队回应:“技术打磨需要时间,但我们不会牺牲他的核心优势——比如篮板和护框,无位置化是加法,而非减法。”
CBA的环境是否支持此类创新也是未知数,国内联赛更依赖外援主导进攻,本土大个子通常被赋予蓝领任务,训练师坦言:“如果杨瀚森未来冲击NBA,就必须提前适应更高层次的比赛节奏,现在的每一步都是为了铺垫。”
中国篮球的新希望
杨瀚森的无位置化实验,或许将为中国男篮提供新思路,长期以来,国家队内线依赖高度而非技术,导致国际赛场进攻滞涩,若杨瀚森成功转型,不仅能丰富战术选择,还可能激励更多年轻球员突破位置定式。
“中国不缺高个子,缺的是能改变比赛逻辑的球员,”训练师总结道,“杨瀚森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——不是下一个姚明或易建联,而是第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。”
随着训练计划的推进,杨瀚森的一举一动都将被置于放大镜下,无论结果如何,这种打破常规的尝试本身,已为中国篮球的未来投下一束光。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